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礼仪 > 正文

钱德勒:企业研究的真实图景_钱德勒为什么叫拳王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钱德勒作为企业史研究大师中的大师,其辉煌的研究成果是不可磨灭的。本文系统梳理了钱德勒的学术成果,并就钱德勒学术成果对全球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钱德勒 企业史 中国企业
  
  如果说有人对世界企业史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并且开创了一个新的企业史时代,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或者说,在全世界,能够被认可创建了一个学科的学者可谓寥若晨星,钱德勒就是其中一位。
  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钱德勒在企业史中的地位完全可以等同于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和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 在社会学中的地位。
  
  一、无以伦比的企业史研究地位
  西方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企业研究史领域,‘公元前(B.C.)’的意思是‘钱德勒之前(Before Chandler)’。”这不仅生动地体现了钱德勒对企业史研究的巨大开创性贡献,也说明了钱德勒在企业史研究领域无法撼动的学术地位。
  在钱德勒之前,企业历史的研究倾向于对单一的企业或个人企业家进行研究。从现实状况上看,这种企业历史的研究完全是走马观花的“唬人游戏”――往往是在企业周年庆典时对企业的光荣历史进行粗略分析一番,或者是对某个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流程进行表面的解密。很显然,这种研究方式缺少理论的素养,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企业史研究的批判“一浪高过一浪”也就不足为奇了。
  钱德勒的企业史理论是围绕着生产、市场和管理这种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以及企业组织能力的思想架构的。在钱德勒的企业世界里,企业的架构远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或者某个企业家的魄力与前瞻性。现代企业中的个体不仅要善于学习、提升企业日常运营流程,还要善于创新,并且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有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现代企业还应该从经济学复杂的竞争理论中汲取养料。
  钱德勒非常强调组织能力、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企业才能依靠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达成这种目标。他将管理的协调能力看作是理解企业经济体系的核心。
  他还一直强调企业组织内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这种思想远远领先于近来的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公司的概念――毋庸置疑的是,彼得•圣吉的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很多思想源于钱德勒的企业史研究思想体系。
  钱德勒所留下的知识遗产在广度上和深度上是无法比拟的。基于他长达数十年对企业历史的研究,对于大型公司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的出现提供了最有信服力的阐释。而且,他的研究背景深远,体现在了国家层面,即为什么有的国家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非常富强,而其他的国家却积贫积弱。
  钱德勒的研究之所以魅力无穷,还因为他在企业管理和战略领域开创了一个时代,他对制度学派经济学发展的影响也是备受推崇的。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钱德勒的研究框架给未来企业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用的范式。
  意义更为深远的是,钱德勒在众多企业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主题,将企业史打造成为一个独立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进而,这种企业理论对经济学、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企业史大师的学术轨迹
  钱德勒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1918年,本科就读于哈佛大学,二战期间到美国海军服役5年。1952年钱德勒在哈佛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1971年被哈佛商学院聘为企业史教授,此后,他一生都在哈佛大学任教。
  就钱德勒的学术渊源而论,它既受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的影响,又直接受到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影响。其中,熊彼特 “企业创新是经济发展动力”的思想对钱德勒影响深远――而且钱德勒将这个主题的研究做到了炉火纯青。
  钱德勒作为研究企业历史的泰斗,其企业组织结构的论述已经被公认为企业战略研究的奠基思想。或者可以说,是钱德勒的书陪伴着众多的企业经理人走向成功与辉煌――他的思想有助于人们真正了解企业世界。
  1962年,钱德勒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若干篇章》。
  “战略”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词义是将军的艺术和科学(The art of generals),这一方面指的是权力的实施。而钱德勒的企业战略却不仅仅是一种权力的实施。
  《战略与结构》一书阐述的是美国公司是如何应对共同的经济问题――如何管理公司日益扩张的规模。钱德勒的主要论点是,一家公司的结构体系依赖于这家公司的战略――一家公司必须在公司组建之前就正式确立公司战略。他认为公司有两个管理阶层,副总裁或者首席执行官规划公司的未来远景,而各部门经理负责执行。在这本书中,钱德勒认为,公司必须有效应对它们不断增长的业务。当公司拥有一个好的战略,它们就会培育成恰当的公司组织结构。没有一个好的战略,公司的组织结构就会不断处于变动之中。
  在这部书中,钱德勒告诉我们,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大多数的美国企业都是由一位管理人员管理,这种模式类似于机械化的庄园所创造的土地操作模式。但随着福特汽车公司、标准石油公司、通用公司和杜邦公司等一大批在美国商界熟悉的企业走上历史的舞台,庞大的公司再也不能仅仅依靠单个的企业领导者掌控了。而且,这几家公司虽然产品和销售渠道各有特色,但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却是相似的。
  在这部书中,钱德勒的分析尤如莫比斯环(Mobius strip) ――公司战略驱动公司的结构重组,而公司的结构重组又驱动公司的战略。他认为,管理的分层化和公司管理阶层管控范围的延展已经变得相当迫切,而且由这种分层化和管控的延展来驱动公司全部的管理功能也已变得不可避免。不同的管理阶层管理不同的部门是一回事,而公司各部门在一个协调的公司结构体系内平稳地运转又是另一回事。钱德勒的研究表明,公司这种运转模式的转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也就是公司管理阶层驱动公司复杂体系的平稳运转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出版于1962年,那个年代可能离现在的管理者已经久远了,也有一些管理者认为钱德勒的理论有点过时了。然而,孙子的《孙子兵法》写作于公元前550年,但还是能得到现代管理者的青睐,就是因为它的某些教益已经超越了时代。
  1977年,钱德勒的第二部重要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出版,这部书将钱德勒的学术地位推上了顶峰,而该书也于1978年赢得了普利策历史奖。美国《纽约书刊评论》称这部书为“对经济学和公司历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看得见的手》是有关企业管理历史的最好的一本书之一,很多人把它看作是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后续之作。亚当•斯密讨论了市场动力在企业生产的作用,即看不见的手。钱德勒极其令人信服地阐释了,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和销售的深刻变革,商业的原动力已经从根本上被改变了。在1850年之前,商业生产的规模非常小,而且呈现出本地化的特点,也没有特定的管理者――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往往是重合的。在1850年之后,商业的发展要求管理者阶层从所有者阶层分离出去。新的管理者完全是支领薪俸的全职雇员,他们负责产品的规划、生产、销售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的其他方面的工作,其范围可以是全国性的,规模也往往可以是几种产品,甚至几十种产品。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度的提升,就必然要放弃旧的商业模式。
  钱德勒认真区分了“管理”资本主义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一个主要的区别是,这种现代形式的大规模资本主义与亚当•斯密式的市场资本主义(即多重价格体系和多层次的生产和销售)。在很大程度上,市场交易行为已经过渡到完全由职业管理者操作。在亚当•斯密的眼中,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形式包括“企业家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前者的特征是被少数人或企业家族垄断,而后者的特征是职业经理人成为了企业的主要角色。
  钱德勒倾向于技术决定论。他认为,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尤其是蒸汽机车和电报使现代公司的发展进程大大加快了。同时,这些技术的出现也直接导致了经济活动的迅速蔓延。
  《看得见的手》从一个经济学的观点审视了企业历史。很多历史学家对经济学知之甚少,他们无法从历史学中分解出经济视角。钱德勒却恰当地做到了这一点,他能借助统筹核算方法、金融原理、企业管理艺术、公共政策、应用技术,把惯常的经济学方法论应用到他的研究与分析之中。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L•海尔布伦纳(Robert L. Heilbroner) 曾这样评论过钱德勒的《看得见的手》一书,他说钱德勒的书不仅仅对经济学有贡献,对企业历史也具有很大的贡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维克多•古德伯格则认为,钱德勒对大型公司管理模式的进化与发展的阐述是非常重要的。看得见的管理是如何(或者说为什么可以)超越看不见的市场调控的?他的研究为公司组织的架构以及公司组织的协调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根基。
  从另一方面看,《看得见的手》一书存在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即同惯常的经济学思想相比,这本书缺少一些特定的理论分析。
  在这本书中,钱德勒将金融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个阶段,然后过渡到管理资本主义。但实际上,钱德勒所谓的管理资本主义的说法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他低估了管理的组织结构之间和内部金融因素的重要性,并且误解了私营公司的性质。事实上,公共和私有的部门机构是有很大不同的,但钱德勒并没有看到这一点。而且,钱德勒并没有充分重视公共政策在塑造现代美国企业组织结构过程中的重要性。但瑕不掩瑜,没有人怀疑这本书作为美国企业史的独特价值。
  《看得见的手》这本书不仅仅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读,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也在读。事实上,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历史学家,都能从钱德勒的这本书中最大化地吸收到有用的养料。
  
  三、中国企业为什么需要钱德勒
  伴随着企业变革的洪流,钱德勒的企业史研究也受到了极高的推崇。钱德勒的学术财富不仅是属于美国的,它的普适性也表明,全球企业的进化过程或多或少地在遵从着钱德勒的研究路径。同时,未来的企业史研究以钱德勒的“企业史大厦”为根基也绝对是一个错不了的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就认为,认真地研究钱德勒的历史和理论,可以使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走得更为健康、更为顺利。
  毋庸置疑的是,钱德勒的商业和企业史研究成果也同样适用于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中国企业。钱德勒认为,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影响下,相对于渐渐地会给社会带来无序和混乱的市场无形之手,企业管理的有形之手已经变得不可或缺或者是更加有效。
  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的市场经济要有序得多,但这种社会的有序也在孕育着企业的无序,这种无序经常表现在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痉挛、企业改制中的不知所措以及企业管理层的鲁莽与草率行为。
  如果说美国从家族企业过渡到现代股份制企业,经历的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那么,中国家族式企业的这一过程要显得更加痛苦,更加漫长。时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国美电器主导权的纷争就突显了这种极端无序的状态。而新华都集团引入了“打工皇帝”唐骏遭到了新华都家族成员的高度警惕,也正说明高级经理人管理家族企业的模式还将会有一段很长的磨合期或者说是经常的阵痛。
  在钱德勒的企业研究史的图景中,家族式企业首先要演变为现代企业家色彩的企业,然后在高度成熟的条件下才能发展成现代股份制企业,进而最终转变成跨国企业集团。对中国企业而言,在经济社会大历史空间积淀以及企业发展惯性的制约与影响下,由现代企业家色彩的企业发展成现代股份制企业也将是一个漫长的并时常伴随着痉挛的过程。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借鉴钱德勒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虽然不至于会一路坦途,但至少是能少走很多弯路。
  
  参考文献:
  [1]. Alfred D. Chandler Jr.,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 The MIT Press, August 15, 1969.
  [2]. Alfred D. Chandler Jr.,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January 1, 1993.
  [3].《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与评介》,李义平著,三联书店,2007年10月第1版。
  [4].《战略管理思路史》,周三多、邹统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2版。
  [5].《管理思想精粹――世界顶级管理大师告诉你》(第4版),凯罗?肯尼迪著,吴小丽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6].《缔造管理:彻底改变管理的15位大师》,宏泰顾问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7].《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姚开建、梁小民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图景 真实 钱德勒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