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浅谈任务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新的教学《标准》积极提倡任务型教学。而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是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运用任务型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可行性
  
  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法,可以引发学习者的自然习得机制,使其中介语系统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其语言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以教学为中心的形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权威、导师和学者,而是交际中的一方,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是交际活动中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交际、合作和互动的关系。在完成老师设计的各种各样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较好的主动型和创造型,从而得到交际的机会和动力,有了较大的交际空间,因此学生可以领会、运用语言知识与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以及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技能。
  
  二、任务型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阅读课是初中英语课本的一种基本的课型。根据新《标准》要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应包括以下几点:
  1 获取信息,开拓视野,享受乐趣。
  2 了解文章的结构,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初步写作能力。
  3 提高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章之间互动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是读者积极主动地在其语言知识及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文章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和建构的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正是阅读课文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按照老办法,只是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阅读。然后就课文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和语言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性参与,师生互动的阅读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失去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的机会,过分的依赖老师讲解,这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变地非常困难。
  
  三、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课文中的实例与分析
  
  (一)教师引入阅读教学任务
  以初中第二册wild animals这一阅读课为例。
  1 课前任务:要求学习收集wild animals的有关信息,课前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查阅资料。
  (1)Which animals do you know?
  (2)Which 0f them live in China?
  2 教师出示熊猫从小到大的图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自主解决。
  (1) What do they look when they are horn?
  (2) What do they look when they grow up?
  (3) What do they begin to eat when they are six months old?
  (4) When do they start to look after themselves?
  (5)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pandas."?
  (二)学生四人小组完成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
   Reporting: One of the small groups answer these ques-tions
  (三)评估完成阅读任务效果。
  1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2  Have the students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and new expressi’ons――语言难点理解,pleasant、ice-berg,hole, sink, lifeboat, thankful, set off, here and there, onwatch,look out,in front, make room for,take one"s place
  3 How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练习单词和短语。
  (四)教学设计思路。
  1 阅读前的活动
  学生第一次阅读之前,教师提出指导性问题,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指导性问题同样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话题内容和梗概,让其构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语义图象,帮助学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机制。
  2 阅读中的活动
  本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取较详细的篇章信息,了解和熟悉课文中生疏的词汇、短语、结构等语言现象。在简短的第一次阅读以及检测和讨论其答案之后,学生已了解全文的梗概。教师可使用快捷问题和适度的讲解、讨论来梳理全文的信息和语言。在此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全文的语义中心,注意部分和整体的联系,尽可能使用一些直观手段,如用黑板或投影显示归纳全文内容的图解、表格等,帮助学生构建较详细的语义图象,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教师也可设置细节性问题或让学生填表等,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第二次阅读,然后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则解除疑难。
  3 阅读后的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此阶段侧重于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的第二层次即意图层次的理解。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做一些语言形式的基本练习,如本课需重点掌握的词汇、短语、结构等。练习的选择和设置应注意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联系。然后教师可根据本阶段的目的选择下列口头和书面的活动任务:
  (1)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归纳,以及对话题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态度等的讨论。
  (2)对语篇结构的分析和讨论。如是线性结构,应注意该文的时空顺序、主要情节及其发展等;如是层次结构,则可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分主题句、用于支撑主题的事实等。
  (3)同绕课文内容的言语交际活动。如缩写、改写、续写课文或其中的一段,改写后的短文听写或完形填空,涉及课文内容的记者采访,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围绕作者观点的正、反方辩论等。如复述课文,最好改变原作者的角色,以课文中不同角色的口气讲述,以便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

标签:浅谈 教学模式 英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