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亡人逸事》说课稿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亡人逸事教案

《亡人逸事》教案

教学目标

1 .抓住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深的悼念之情 2 .通过文本分析,学会细节描写的方法,品味文章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对亡妻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分析亡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鉴赏细节描写,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苏轼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板书课题)

亡人:亡妻;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见学案,请生回答)

师:本节课我们要完成那些目标呢?谁来读一下(出示ppt)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明确目标,让我们进入文本,快速浏览课文,请用最简洁的词语给每一段拟一个标题,找一找文中写了亡妻哪些逸事?(见学案,讨论完善)

板书 : 缘定、初识、持家、临别

(三)再读课文,欣赏细节

1.过渡:孙犁回忆妻子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平凡中注重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生回答,见学案)

细节是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可以是一个细小的场景,也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

用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来体现人物个性,展现人物情思的艺术手段叫做细节描写。

师: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读一读课本108页的资料读一读。

明确:组成作品的价值,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作品的主题。

2.过渡,细节往往于细微处不同凡响,往往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让平凡事情细致感人,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来刻画亡妻的?你读出了什么呢?(结合学案提示) 明确:

细节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一如既往的温柔和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她对婚姻的满意。

“点头笑着”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妻子一如既往的温柔和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对婚姻的满意。作者对那天的雨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大凡人们感谢天,是因为他享受到了意想不到或难以承受的幸福。作者将自己与妻子的婚姻记为“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子给他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

言的源泉。

在此,与其说作者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的感念。

细节2:“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盯”“跳”“走”“钻”——腼腆害羞

“ 盯”,写出了一个姑娘对自己未来夫婿的强烈好奇心。从未见过面,却已是确定的婚姻关系,这种好奇心是如此的强烈,以至她不顾姑娘家的礼节,大胆而用力地“盯”了我一眼。然而这一盯,却暴露了自己,于是不顾稳重,“钻进”了轿车。写出了亡妻的腼腆羞涩,如今早已天人永隔,但这个印象留在了他的记忆最深处。

细节3: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礼教观念很重,又非常质朴。

细节4 :“麦秋两季,??那你哭什么呢?”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拣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初为人媳的娇惯、柔弱

细节5: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非常辛劳

妻子婚后跟婆婆到地里摘北瓜,背不动被筐子弄了个后仰。此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妻子的柔弱

明确:用对比和铺垫的手法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慈祥的母亲。

细节6: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关爱孩子

细节7: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易于满足

一个婚前丈夫把两丈花布寄到她娘家去的小事,她不但记了一辈子,并且临终还令她“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充分体现妻子对恩爱的珍视。

总结:通过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平凡生活中亡妻的美,一段和谐幸福的婚姻,光有一方的美是不够的,夫妻双方的情感更重要。

3.那作者对有怎么样的情感呢?读课文,并在文章中找出来

明确:怀念,感激,自责,歉疚

补充: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在外奔波,没有顾及到家人,文革中有遭受到迫害,离开家在干校劳动,1955年起身体多病,家里活干得少,没有担负家庭的责任。

4.既然作者讲的是我对妻子的愧疚之情,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个片断讲的却是妻子幸福地离去?妻子含笑离开人世难到不应该是丈夫最大的欣慰吗?(讨论)

这种幸福是对于亡妻而言地,她知道这块花布的背后藏着丈夫对她的理解和爱,纵然一生含辛茹苦也可以幸福地含笑九泉了。但是对于作者而言,亡妻的幸福感却更增加了他心中的愧疚,亡妻对于婚姻幸福的要求很低,只是一块花布就让她感到了幸福,可就是这样最低程度的回报,作者做得也很少。面对妻子最后的一笑,作者心中涌起的是再也无法补偿的愧疚。我想人生最大的悲伤也莫过于此,这是一种至悲。(板书:至悲)

我们甚至可以讲亡妻的每一分美,都在增加作者心中的悲,作者心中的至悲来源于亡妻的至美。请同学将最后的片断再读一下,体会一下这至美至悲的情感。

5.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孙犁的这首《悼内子》“一落黄泉两渺茫,魂魄当念旧家乡。三沽烟水笼残梦,廿年嚣尘压素妆。秀质曾同兰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

是的,老屋榆柳今尚在,只是斯人已去,物是人非,留下来的只有亡妻的笑貌和绵绵如秋风的思念。

(四)比较品读,感受文章语言特色

请比较原文与修改后的文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修改片段一: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像极了两个生姜头,)指甲也短了,(只剩半截,深深地嵌进了肉里。我看了痛心不已,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愧疚!)

修改片段二:临终之前,她(深深地吸了口气,很吃力地)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强忍住悲痛,哽咽着)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啊!”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她在即将告别人世时,心中念挂的居然是这样一件于我来说不值一提的小事,这让我再也不能抑制悲伤,泪水噙满了眼眶。)

明确:孙犁那种平淡蕴藉的语言完全被破坏了。作者的感受不用言明,应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清新自然,通俗易通,简洁精练,细腻多情

铁凝:当我重读了他的作品,依然深深地受着感动。他的作品所抵达的人性深度是那么刻骨;它的既节制、又酣畅的叙述所成就的气质温婉而又凛然;它那清新而又讲究的语言,以其所呈现的素朴大美使人不愿错过每一个字。

一则字字皆是血,句句都是泪,全文悲痛惨绝,不忍卒读,悲痛浓得化不开。

(五)总结:

亡悼主题有不同的风格,但是率真的性情、真诚的人格、真挚的情感,具有打动人心的永恒魅力。情到深处,在华丽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唯有那真实而刻骨铭心的细节和质朴平淡的语言,才能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和回味。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正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体现。

附:板书 亡人逸事

天作之合

看戏相亲真实的细节

勤劳持家平淡的语言

临终诀别

篇二:《亡人逸事》教案

亡人逸事

中兴中学高中语文组 刘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并学会借鉴运用;

品味并理解作品朴实语言中所流露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品味语言,感悟真情;

引申拓展,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收获感动,收获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和自责与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PPT投影) 自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活着时分别,虽也是感伤万分,但终究有相逢的希望,对重逢的期待可以支持人走出哀伤。而天人永隔,夫妇相见无期,一人孤单活于人世间,回想起相处时的点滴,又是怎样的心情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孙犁《亡人逸事》,去体会他的真情。

二、作者简介

1、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散文后的感受。(学生交流)

师总结: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读后感,说得很好,的确如此,孙犁在这篇散文中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朴实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这是符合作者的写作风格的,大家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其人。

(PPT投影:孙犁,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看似平淡,却显出清新和诗情画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文艺界将受他影响的作家群称为“白洋淀”派\“荷花淀”派。代表作品有短

篇小说《荷花淀》,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优秀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小说、散文集。孙犁前期的散文清丽柔美,后期深沉苍劲。)

孙犁早期作品明净质朴,勾勒出乡土民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荷花淀》《吴召儿》《嘱咐》等流传不衰。晚近所作由清新入于平淡,而在简洁之中更富有蕴藉。本文写于晚年,把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文字中,是典型的后期作品。

三、整体感知

1、 作者回忆了关于妻子的哪些往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各个章节拟定小标题:

缘定下雨天 初识戏台前弱肩挑重担临终感离言

(遵循叙述类问题的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给每个章节拟定小标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2、 这篇文章写的是人,是通过什么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人物真情的?

明确:细节,我们这节课就通过鉴赏细节来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人性之美。

(投影: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写人、叙事、绘景、记言的最小组成单位,它与重大场面描写相对。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场面和景物细节等。细节须真实、典型、新颖。其作用有“以小见大”,即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生动传神”,即搜求一般人不注意处,把它写出来,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

四、鉴赏细节,合作探究

1、 在对亡妻的回忆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妻子的个性特点?

学生应该找出的细节描写:初识 背瓜 临终离言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

2、小组讨论,选择最能打动你的细节,说说“是什么打动了你”。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示例:

A初识细节: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起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关键词语:盯、跳、走、钻

说明姑娘不肯与未婚夫同台看戏

精析“盯”字,和“看、瞪、望”相比较

看:时间短

瞪:恼了

望:距离远

盯:意外、好奇、嗔怪

这一段描写极其生动有趣,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姑娘得知面前站着的竟然是自己的未婚夫,深感意外;因为素未谋面,又想知道对方长啥样,所以“盯”是有仔细看的意思的;但由于姑娘家的羞涩,又有礼教观念的束缚,又不能长时间的看;同时对于“我”的突然到来还有一种不加掩饰的小埋怨;这一个“盯”字,就把一个受着礼教束缚的姑娘意外见到未婚夫时,那种又羞又嗔、腼腆而又多情的心里刻画得淋漓尽致。

同类型拓展:

同是写姑娘的羞涩,可和李清照的《点绛唇》相比较:

蹴罢秋千,起来慵懒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鉴赏:打完秋千,累了,下来懒得整理衣裙头饰等,只是搓着纤细的双手。露很浓,挂满露珠的花朵显得更加柔嫩。(突然)看见有客人来了,自己什么都来不及整理了,滑落下来的袜子,来不及提起,头上插的金钗也溜下来,只能含羞而走(/小跑)。跑到园门口了,又忍不住回头看看来的这个人,看又不好意思正面看,于是顺手拉过园门前的一支青梅,装模作样地嗅着~~这个“客人”,估计是向她求婚的人,是赵明诚也说不定,李清照系出名门,家里来客虽不能说车水马龙,但也绝不可能是什么希罕之事。要是来了一个人,李清照就这么的“走”一次、“回首”一次、“把青梅嗅”一次,这还了得吗?!然而就这么一次,她如此这般了,那是因为她大概知道来人是谁了(虽然可能没见过,但名字还是听过的),她知道这个人就是求婚于她的人,是将要和她过一辈子的人,于是她才羞,才回首,才嗅梅而看……换句话说,假如来者是个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毫不相干的人,李清照觉不会有这样的举止了。不会,是因为无情所致,不能,是因为礼不相容。

B背瓜细节:

“她弯下腰,挎好框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

关键词语:猛一立 哭

“猛一立”一方面说明她还缺乏经验,另一方面说明她性格倔强;“哭”是她本想在婆婆面前做得好一点,结果却露出窘相,觉得难堪,自己没受过苦,又举得委屈。这个细节主要突出她初为人媳的柔弱,为她后来成长为吃苦耐劳的家庭主妇作铺垫。

C还有很多细节:

“我从外面回来,看见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

“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从这些细节品读中,妻子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传统、倔强、坚韧、宽容。

小结:孙犁的妻子没有文化,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只是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坚韧、宽容承担起家庭的所有重担。默默无闻地支持、包容丈夫。她就象孙犁案头供奉的一盆朴实无华的贞石,虽然不名贵奇特,却悦目可人;就象孙犁最喜欢的一颗清静淡雅的白菜花,虽无冽郁的香气,却耀眼光明。传统女性的美在她身上得以充分的展现。

3、孙犁最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的典型细节,通过外在的言谈举止显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不必编造紧张的故事情节,也无须过多的心理描写和形象够了,就能写活笔下的人物,这是生活、思想和艺术修养的一种表现。我们虽然没有他功力深厚,也不妨试一试。

拓展训练:

课外写你熟悉的一个人,用上细节描写,可以是咱班的同学,也可以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考虑:

A真实:比如孙犁的妻子在新婚之夜就说不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这样的话。

B个性:“排出”两文大钱的只有孔乙己,伸出两个手指不肯闭眼的只有严监生。 C炼字:孙犁妻子那一个“盯”,“笑”。

D修辞

五、品味语言 升华情感

1、 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妻子的真情。重读前面的细节,重点品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诵读是体验情感的好办法)

2、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参考解读:

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剧。”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使读者看到了一个辛劳一生、温柔善良却又不乏坚强的中国妇女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深挚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极度思念——人虽如风后入江之云,飘摇而去,情,却永远印在自己的心田,吹不走,抹不去,不思量,自难忘。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孙犁夫妇二人四十年相濡以沫,他们之间好像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更多的则是一种亲情,因为经过岁月的沉淀而显得更为醇厚而绵长。

(PPT投影:

孙犁作品不煽情,不造势,不媚俗,看似很淡,而实际很深。——冯骥才

当形容词如女郎盛装,排比句如情人比肩,那就一定尚未进入文章之道,文章的极致就如老街梧桐,桐下旧座,座中闲谈。——余秋雨)

孙犁语言的美,美在准确地写活人物的性格特点,美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美在通过质朴的语言让我们品咂出一丝苦味。他没有滚烫的文字,没有迷离游走的语言,他只是借助一些最能表现人物心灵光点的生活断片,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真情,真正做到了“平而不淡”。

六、小结

前面说过,孙犁妻子身上集中了传统女性所有的美德,就是孙犁对妻子的追思与哀念,也就直接撞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处,引发着我们对人性的长久思考。

放《二泉映月》,让学生默读课文,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人性之美。音乐声中,教师收束本节课: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孙犁在妻子离世十二年之后,将生离死别做了一番观照才提笔为文,如此就将个人的情感向人类共同的情感推进了一步,从而形成一种“情感的概念”,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篇三:亡人逸事教案(tj)

亡人逸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并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和家常话语中的思念和哀伤。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细节描写这一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及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一、诗词导入

“大江东去,浪淘尽”尽显苏轼的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作为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他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这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很明显,这是一首——悼亡作。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

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犁的《亡人逸事》,一起鉴赏大师家常似的话语中蕴涵的深情。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检查

2、作者简介

师补充作者情况

三、解题

亡人即亡妻,逸事指世人不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由此可知,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

四、创作背景

出示照片

孙犁结婚后一直在外教学,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到了延安,而妻子一直在河北安平老家,侍奉公婆,抚养孩子,建国以后很久才回家,“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日少,相对愁叹之时多”,但孙犁对妻子的感情一直纯真深厚,这在作者的作品中多有表现。 1970年4月15日,孙犁的妻子因病去世,时年61岁。这给在文革中历经屈辱劫难的孙犁带来雪上加霜的打击。办完丧事的孙犁,独自一人躺在小屋的铁床上,呆呆地望着低矮的屋顶,望着墙上那带着铁棍儿的小窗??往事历历,妻关切的话语又响在耳边??12年后,文艺界表现个人情感内容的作品开始出现

《亡人逸事》说课稿

,作者借此东风,以深情的笔墨写下了《亡人逸事》,抒发了对亡妻的挚情。

五、整体感知

文章由四部分组成,快速阅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缘定(天作之合)、初识(看戏相亲)、持家(勤劳持家)、临别(临终诀别)

六、文本研读

1、亡妻只是一个平凡的劳动妇女,她并不像我们前面学的金岳霖先生那样个性鲜明,那么,我们如何将平凡人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细节描写。一起来

看:PPT出示“细节”和“细节描写”的定义

2、悼亡之作,无外乎是表现亡人之“美”和未亡人之“情”。 作者把对亡妻的无尽情感,蕴藏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逸事”之中。按照顺序细读课文的四个部分,找一找这些细节描写,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亡妻的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

(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一如既往的温柔和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她对婚姻的满意)

(2)天作之合意思是上天撮合的婚姻,形容极其美满配对的婚姻。正是因为妻子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作者才称自己和妻子的婚姻为“天作之合”,在这里,与其说作者在谢天,不如说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的感念.

第二部分

(1)“盯”“跳”“走”“钻”——天真、纯真、腼腆害羞

(2)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礼教观念很重,又非常质朴。

第三部分

(1)回家诉苦——她颇以为苦。??曾向父亲哭诉。初嫁新娘的可爱,娇嗔

(2)她弯下腰??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缺乏经验、倔强、难堪、委屈

(3)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吃苦耐劳

(4)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关爱孩子

总结:文章运用了铺垫和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和“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妻子的美德。

第四部分

“你那时候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妻子非常容易满足,在她心中不求任何其他的东西,只要自己的丈夫心中牵挂着她,即便只是两尺花布也觉得是巨大的幸福。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极处。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二,薄施厚报,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传统观念极强的妻子,因为那两丈花布,不知对丈夫付出了多少爱与体贴。)

3、通过作者所选择的这一些不太使人伤感的的细节片段,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朴实、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

4、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对妻子的情感?试着将这些句子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依恋、悲伤、愧疚、自责、感激??)

5、通过背景介绍,我们知道,作者写作本文时距离亡妻离世已经12年了,既然作者对妻子的感情如此之深,又为何时隔如此之久才写文悼念呢?

6、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做结尾的含义?

七、写法探究

1、细节描写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作者在回忆逝者时,借助一些具体的事为我们展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这些事情又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其实,这种写法,在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

举例分析细节描写

在写作中如何运用细节描写?

⑴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细节描写是以生活的真实为生命的,要具有生活的现实特性,不可以生编硬造。如《荷花淀》中写水生嫂得知丈夫要去打仗时的细节——“女人的手指头震动了一下”,真实的表现了水生嫂内心吃惊、担忧,符合人之常情。

⑵符合人物的个性。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⑶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去了。”老栓是小生意人,积攒一点钱不容易,“掏”、“接”、“抖抖地装”、“按”这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他们对钱的珍视,反映了在社会最底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⑷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 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写革命者夏瑜被杀,而无聊的人们都专心地欣赏着,就像一群“鸭”,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2、简练而质朴的语言,“真”中求美,“美”中显真。

八、拓展训练

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描写你高中某一位老师的片段,写完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看看其他同学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

标签:逸事 说课稿 亡人逸事ppt 亡人逸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