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谈生命》说课稿

时间:2017-03-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谈生命说课稿

敬的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谈生命》

我将会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我的说教材

从整个单元信息来看:《谈生命》为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一篇,整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四篇选文以散文的形式描写生命、讴歌生命,它们都融入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就本篇课文而言:《谈生命》是冰心于上世纪40 年代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她借助自然界的生命成长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进程中的幸福和苦难的辩证关系。从结构上看,《谈生命》全文仅一段,但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是散文教学的示范作品;从语言上看,本文文字明朗,韵味深刻,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且节奏感较强,是一则极好的朗读材料;从内容上看,画面感极强,易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谈生命》对于指导学生进行此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是教师在课内现代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基本篇目。

在说九年级学情方面

我将从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两方面阐释

从心理特征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也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而本篇课文作为一篇写法较为隐晦且抽象的抒情散文,便需要教师训练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引领学生展开想象,以得法的阅读指导方法带领学生在文章的境界中感悟、升华。

另外这一阶段的孩子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表现欲与独立的诉求,因此在教学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从知识结构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的优势。在学习本课以前他们已经学习了

七年级上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七年级下册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八年级下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

九年级下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因此学生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又受人生阅历的限制,他们的理解并不够深刻,因此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做到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借鉴作者的人生态度,丰富学生从生命的视角对

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

基于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理解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章涵韵深沉的语言。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做到理解人生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难点:由于文中“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哲理深邃的语句也十分丰富,因此我把品味探究精美的语言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要求教师对文章内容的透彻理解,更要求教师能够巧妙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诵 读 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散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析语言美,感悟意象美,领会情感美。

合作探究法——运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深化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学习更深层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的教学目标,及课容量的估算,本节课我计划1个课时完成。

从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考虑,我将从导入、知识积累、诵读文本、局部精读、拓展延伸,作业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我设计采用《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并激情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以激情澎湃的音乐和韵律感极强的诗歌带领学生走近本单元“生命”的主题。

接着由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点出本节课的课题。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 朴素而美丽。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曲关于生命的悠美篇章——冰心的《谈生命》

知识积累

在学习新课以前首要任务便是认读生字,而这篇课文生字词较少,且九年级的学生识记生字能力较强,只做简单的读写练习。

第二便是了解课文的基本背景资料,只简单了解,不过多赘述。 冰心

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诵读文本

1.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请学生自由读文, 找出文章表示层次的语言标志。

“ 生命像一江春水? ?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 ” 。

将本篇无分段的课文划分出层次

第一层:全文总起,引出话题

第二层:生命如水,波澜起伏。

第三层:生命如树,由生而死。

第四层: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先总地说生命像什么, 然后用“ 像

? ? 又像? ? ” 的句式连缀起两个

层次, 最后总结全文。

2.听读课文, 感知情感基调。衬以柔和的音乐背景, 播放相关画面和全文的录音朗读, 让学生边听边感受全文洋溢的情感基调。

激情中充满着力量, 平和中洋溢着坦然。

3.自由朗读。

① 教师点拨指导。

② 学生练读全文。

③ 师生合作诵读文章。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已经熟识了文本,对整篇文章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以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精要的局部进行品析。

针对冰心的《谈生命》一文,本身无需漫天撒网,处处皆作为重点,苦口婆心地讲。在每一个有关春水、树对生命的比喻中,重点不是抽象地空谈生命的意义,展开对生命宽泛的探讨,而是应该具体到字词句上面去分析。因为,语文课蕴含德育的成分,但是要通过“如盐入水,有味无痕”的方式进行的。语文课不是德育课不要光想着进行德育教育,要做到亲近文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引发学生体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着力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所以,我在局部精读课文这一部分

设置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味具体的词句,感受春水、小树的生命历程。

首先是领会课文的第2和3层

在这一部分,作者的语言十分美妙,所以教师无需干巴巴的带领学生们去分析哪部分是人生的奋斗阶段,哪部分体现了冰心怎样的人生感悟,这样的分析和讲解干瘪苍白,学生听来也就兴趣全无。为了亲近文本我的第一环节是:体味具体的词句,感受春水、小树的生命历程。

1.在“一江春水”部分可以带领学生们细细体味这样几个富有动态韵味和情感走向的词: 感知到生命怎样的奔腾和壮丽!

感受到生命在挫折中所爆发出来的怎样的潜力以及勇气!

陶醉于生命怎样的浪漫与丰富!

从三组词语解析中,可以自然看出形象化、人格化以后的春水他的生命历程是挫折与顺

利并行。

2.在“一棵小树”部分同样也体味两组词语,感受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从生命历程中的感情的起伏,领味生命最后的平静。

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用四个字总结一下小树一生连续经历的几个过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的过程

明白生命从出生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在进行前面的铺垫后,相信大部分学生对这两部分结尾相同模式的两段话已经有了自己的领悟,可以让他们分享交流一下,教师在点拨时 可以说明作者在形象化地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后,庄严冷静的迎接消亡的豁达精神。 学习完这两部分以后便是课文的最后一层,这一层哲理性的句子较多,内蕴深厚。几乎句句精华。然后需要重点解析的便是以下三句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尚不美丽?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在这里我会直接把它们点出来,然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结合全文来品析,最后集思广益,又老师点拨,整理这三句话的哲理启示。

到这里教师已经带领学生串读完了课文,可能有遗漏的学生还不理解句子,也可能有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还有补充

因此在本版块的最后一个环节,交给学生,由他们分享自己的 感受,理解,交流的过程中也许会有新的火花碰撞,也肯能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在进行完这个环节后,课文的要点基本就整理完了

我最欣赏的一个词语。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最能激发我想象的一组画面。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为了检验学生在这节课上对解读生命意义的收获,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版块是 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看法分析一下这句格言。

“以特写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生命,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

这句话其实还是很简单的,人生在一定时候难免有挫折,挫折便是是一种悲剧。但是整

个人生很长,只要自己努力过,无愧于心,等人老了就会变得豁达,经过一生的沉淀收获也很多,终究会觉得人生是一出喜剧。

这句话其实很贴合本篇课文

学生回答这句话可以从“春水”“小树”的生命历程引入

也可以直接引用最后一层揭示快乐与痛苦辩证关系的句子

实际的运用解答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说作业设计

1.学习了本课,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解读一定也打动了正在成长中的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本篇课文语言优美,内蕴深厚,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并背诵。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将课文中的主要知识点展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篇二:谈生命说课稿

言: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冰心老人的《谈生命》。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想法,如何使我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的有“生活气”, 就像理化科跟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希望我的课堂和社会生活联系得更加紧 小的心眼。冰心老人的这篇《谈生命》却是这样一篇不够“生活气”的文章。而我该如何实践我的“生活气”教学呢?首先说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总体认识

第三单元的课文全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的入选体现了新课程关注生 命、关注人生的人文理念。

《谈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世纪老人冰心的一篇运用比喻、象征,带有 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语言优美,文笔生动。 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文章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初三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 分析能力,希望通过我所谓的生活气的学习后,能提高其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更能获得对人生的新的感悟。同时,《谈生命》还是一则极好的朗读材料。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与词语,分析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 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 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 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说重点、难点

重点:体味语言和感悟文章内涵。 难点: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说教法、学法

遵循“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原则,同时将文本竭尽所能的与社 会生活相联系,即我所谓的“生活气”教学,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我采用教法与学法是:教法:

诵 读 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散文,读出韵味,领悟散文形象化的语言 及其象征意义 。

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句子引导学生鉴赏评述,并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法:

自主学习——解决字词、作者,结构层次等浅层问题。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深化对生命的独特感 受,体悟快乐与痛苦相生相伴的生命法则。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cai课件,关于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视频、图片资料,关于生命的 音频歌曲,充分发挥多媒体强大的感官冲击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联系现实,紧扣课文内容,抓住学生心理,激情导入,激起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生活太乏味了,没意思。”等等之类的话, 是的,世事的喧嚣、生活节奏的加快,的确让人的神经疲惫,但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活,面对人生,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今天,让我们倾听冰心老人对生命的畅谈,充分体悟生命的意义。

2、明确教学目标(多媒体投影显示)(明确目标,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以求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1)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蓄深沉的感情,深刻理解人生意义。

3、请一位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冰心的情况。(课外查找、积累)

4、听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创设情境,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直观感受

文中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有助于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体感受课文内容(学生读课文,具体感受内容,便于深入

理解课文,把握重点。)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最喜欢的词语:

我最想大声朗读的一段话:我最想描绘的一幅画面:

6、研习课文内容,想象春水奔腾不息、小树顽强生长的画面,联系生活展开联想。(此

环节为教学主要步骤,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来体会、赏析课文内容)

1)作者是如何来谈生命的?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水”,比作“树”? 明确:将生命

比作水、树,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让你联

想到人生历程中的哪些境遇?明确:冰消雪融、奔腾而下;水流遇阻,愤激怒吼;静静细流,一泻千里;雷雨交加,

浊浪拍岸;明月朗照、水流滞缓;千条江河,流入大海。(联想到生命中的起起伏伏、成功失败、高潮低潮、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等等,以背妻男吴加方为

例展示生命的两个极端。)早春中伸展出嫩枝;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伸展的小树;在大树挤压下挣脱而出;夏

天满树繁花,蜂蝶飞舞,小鸟枝头欢唱;枝叶茂盛的树;秋风瑟瑟中长满果实的树;朔风怒

吼、落叶盘旋的老树。(联想到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

3)在几种生命历程和生命状态中,“春水”“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明确:有快乐勇敢、享乐、愤激、怒吼、破壳、挣脱、吟唱、宁静和怡悦等词语可表现。

4)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明确: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

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5)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怎

样的?

明确: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的规

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

相随。全文表达出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感情。

7、拓展、德育渗透(学以致用,通过对散文的赏析,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师: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 对你今后人生有哪些启发呢?明确:在人生旅途上,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

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

五、说板书设计:

谈生命 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结束语: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真诚地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老师的帮助指正,我将活到

老,教到老,学到老,在初中语文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撒播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收获人

生的幸福和乐趣。最后用本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愿您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

丽的黄昏。谢谢大家。篇二:谈生命说课稿定稿 《谈生命》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

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冰心老人的《谈生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文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谈生命》是冰心老人的一篇优美富有哲理的抒情散文。 文章开篇先引出生命这个话题,

接下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一江春水”“一棵绿树”来诠释了生命的历程,最后直抒胸臆,

升华哲理。文章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

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学习本文,

意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本课的学习,相信学生都能谈出对生命的新的感悟。同

时,《谈生命》还是一则极好的朗读材料

二、说教法、学法

遵循“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原则,我采用的教法与学法是: 诵 读 法——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 自主学习法——解决字词、作者,结构层次等浅层问题。 合作交流法——运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品味语言,感悟生命,推动学习

深层问题。

三、说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影图片资料,播放音频资料,以及视频片段,发

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加深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我遵循“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原则,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

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交流中学习、展示、提升,整个教学过程我力争让我们语文课堂充满浓浓

的语文味。

我的教学环节大致分成七个环节:1、导入新课2、出示目标3、课前预习及课上展示4、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5、研读课文,交流感悟6、拓展延伸7、感悟收获。

1、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无臂钢琴师刘伟用脚弹钢琴的精彩片段看完之后让同学们谈感受。然后教师导

课:同学们,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才成就了社会的丰富多彩;也正是灵动神奇的生命,

让我们感悟到生命丰富的内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

的诠释。

2、出示目标(通过投影展示目标,是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1.知识目标:积累生字词,品味赏析文中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探究感悟生命的内

涵和哲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能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懂得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和感悟生命的内涵和规律。 教学难点: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 感体验。

3、课前预习及课上展示

学生的课前预习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学习活动一:搜集整理作者冰心的资料 。上课时让学生口述自己搜集的材料。 学习活

动二、准确流畅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活动三:积累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 对于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小练习让学生课上黑板展示,有错误其他同学

帮助修改。

一)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云翳 巉岩 羞怯 心魂惊骇 休憩骄奢 枭鸟 荫庇芳馨朔风丛莽

二)、词语积累(写在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巉岩:一泻千里: 惊骇: 休憩: 荫遮:骄奢: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的层次,注意行文层次的标志性语言)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一

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

树”的全部生命历程。第四层:(最后部分):总结全文。学习活动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作者是如何来谈对生命的领悟的?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

侧重于什么方面来说?(比喻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 明确:设置这个问题主要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生命说的

形象具体;“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

2.)在几种生命历程和生命状态中,“春水”“小树”表现出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在原文中圈画具体的词语)明确:通过让学生在原文中圈画具体的词语像:快乐 勇敢、愤激、怒吼、破壳、挣脱、

吟唱、宁静和怡悦等词语,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应保持乐观、勇敢的情绪状态,也为下边研

读课文中把握本文感情基调做了铺垫。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通过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揣摩悟朗读的技巧,教师并投

影相关图片,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直观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为了节约时间我今天把图片播放的快些了。

2. 自由有感情的地朗读。学生圈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语段或者画面,以个人喜欢的方

式先自由朗读,然后课堂展示,其他同学可点评或者赛读。读完之后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可用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什么,或者我认为这句话美在哪里的等方式来赏析) 通过这个环节,即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5、研读课文,交流感悟

1):“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在课

文圈点重点词语、句子)让你联想到人生历程中的哪些境遇?(学生独立思考) 明确: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长历程,学生由于课前充分的预习和前几个环节的铺垫,

学生完全可以从书中圈画出相关的句子。 让学生由生命的历程感受联想到生命中的哪些境遇,可以让他学生根据春水和小树的历

程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使学生领悟:一江春水的历程展示出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有太多的起起伏伏、成

功失败、高潮低潮、悲欢离合等等,但面对这些苦难和挫折时,应该保持乐观积极和的人生

态度。为了加深学生的领悟,在这里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那些有坚韧意志,顽强生命品格的

人物及事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棵小树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去联想到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领悟生命的价值就是创造

和奉献,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2.)自由读最后一段,圈画一句或者几句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经

历,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最后一段主要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通过这个问题只要让学

生能从中领悟到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伴的,要勇敢去面对挫折和痛苦这样的道理就可

以了,对于经典的语言可以黑板投影让学生加深记忆。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是怎样的?全

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由前面两个生动的比喻所展示的生命的历程和生命的状态去把握,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课堂展示交流结果。 明确:生命的本质是: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

规律是: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

相伴相随。

全文表达出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感情基调。

6、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目标,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 仿照课文,用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来谈你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我设计了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2: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 对你今后人生有哪些启发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

学习本文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水平,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明确:在人生旅途上,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

不失自信,进步一小步都是成功。

2、 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

如果学生课上积累的不够,可以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下一节课展示。 我补充了冰心老人的一句经典: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

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让让学生说理解。 穿插冰心的

这句话也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生命过程中的每次成功都需要汗水浇灌。

7、感悟收获。

在<怒放的生命>激昂的乐曲中,教师朗诵学过了本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

收获吗?(可以是自己的领悟也可以是原文中的一句话)或者用一句话用本文中的富有哲理

的一句话送给自己,送给你的同桌或者好朋友作为勉励。最后教师以赠言收束全文:生命是珍贵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希望同学们,扬起奋

发向上的风帆,能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勇敢地面对困难、直面人生。让我们为生命每一分钟喝

篇三:《那树》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散文《那树》,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地位、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预期效果等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理念

首先我说说我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因而对本课我不是采用常用的阅读方式,而是采用互动性阅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借助这样一种开放型的阅读活动,激起学生身上的文化素养与文本这间的碰撞,促进学生实现文化的构建和再建。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章永恒的主题。第三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那树,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 因此,处理教材时我将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共同探讨人类文明和自然冲突的话题。

2、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片段环境的冲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

我将重点难点分别设定为:重点,把握那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三、说教法

我采用的是品读法、讨论点拨法。

四、说学法

我采用的是合作探究法,注重多层对话,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五、说过程

我设定为这样几个环节:

1、教学本文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在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那树的故事。

(2)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那是一棵________的树。

2、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

《谈生命》说课稿

力。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

(2)找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像一下,蚂蚁和那树告别时它们会倾诉些什么?

这一过程,教师既作为一个普通的阅读者参与,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并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拿到课堂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发展,并实现成果共赏。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怎么去处理那树?

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对他人的观点的“审查----扬弃----再建”,即文化的构建过程。让学生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绿树葱茏的明天。

六、说预期效果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多重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而且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目的是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更灵活地将互动性阅读法贯穿到学习中去。

这节课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

【一】、说教材

1. 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

本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已经学习了《谈生命》,学生从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对散文这种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加深对散文这种文体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并为学习下一篇歌颂生命顽强不屈的文章《地下森林断想》打下基础。

2.本课的知识体系

《那树》的作者是台湾当代作家王鼎钧。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本课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安排二个教学课时。下面我说第一个课时的授课预设以及预设的理念。

3、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 ,

『理论依据』: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不能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所以我按阅读教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文本。

(2)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阅读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文本,去体会文本中所以揭示的内涵。

4.教学重点:

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理论依据』: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可是只从表面上看学生会觉得作者是反对文明的发展。由此我把它拟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1.引导法

2.诵读、品味法

【三】说学法

根据大纲要求: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要运用恰当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⒈诵读法

只有读进去才能真正与文本对话。才能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这也与教法相辅承。

⒉研讨法

分小组讨论。波兰哲学学英加登曾说过:文本在没 有读者参与之前,还是一种黑暗的存在,叠白纸上印着一串符号。只有读者的参与,文本才有了意义。

通过研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这样阅读,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也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之前,我首先把我的教学流程展示给大家。

分五个板块:(导语设计)(检测字词)(阅读,体会)(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我这样设计,既符合了阅读教学规律,也符合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 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倡今天绿色正逐渐被吞噬。

那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面对台风,它岿然不动;那树,是人类的朋友,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浓浓的绿阴、心神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车轮的碾压下,它倒下了,台湾作家王鼎钧对此慨叹不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 (出示多媒体图片,)

这样开头,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让他们能更快地进入情境,去叠合作者情感。能更快地进入文本阅读。

●字词知多少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今天我们听到更多的便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基础真的是不可忽略,为了更好地阅读,字词就更显得重要了。为了避免枯燥,我让学生先阅读文本找出初次见面的字、词;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自己到黑板上来板书。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在看书时精力更加集中。

●阅读,体会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着的感情。

(1)学生朗读,然后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文本

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

(3)速读文本,走近那树。

设计问题如下:用“那是一棵______的树”的句式,结合文章内容说一段话。在这个环节里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捕获信息的能力,信息整合的能力。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想是相同,所以在这里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凭自己的能力找到答案。我举个例子,示范一下。雾里有了灯塔行人才能更好地前进不是吗?在这个环节里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

(4)研读课文,品味情感

设计问题如下:

① 用直线画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

② 用曲线画出工人截树语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③ 找找文中:人类对树的态度,蚂蚁呢?从而让学生思考作者会是什么样度?

这几个问题是逐层深入,一点一点靠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触摸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设计以上问题,符合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同时也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的感情。文出心声,只有融入到文字构筑的世界,才能与作者靠得更近。再讲第二个问题时,我用两个图片进行对比,形成视觉上的震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思考,让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进行叠合。并举一个例子:“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让学生去思考,哪些词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因为我一直觉得:金子固然珍贵,可是还是没有点金之术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我注重给学生以方法的引导。明白了怎么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在第三小题时,可是让学生思考大树为人类做了什么。进而对作者的情感再一次体会。在这个环节里,因为是九年级学生,所以他们已有足够我能力去思考。因为我人类有一种共同的情感叫悲悯;有一种共同的美丽叫善良。

其实预习时就有学生提出:“那文明就不发展了吗?作者是否定文明吗?”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出示多媒体显示:“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

标签:生命 说课稿 美丽的生命说课稿 热爱生命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