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养成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当前,有些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有这样感叹:认为聋生越来越难管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认识与行为脱节,生活上贪图享受,行为自私,甚至出现小偷小摸的不良现象,走上社会后,还有违法犯罪行为,甚至出现聋人团伙犯罪的倾向。这些情况,反映出聋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聋童的特点,分析聋童的品德行为,研究德育方法,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聋生完整而健全的人格。
  一、聋生个性特点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从小就处在一个没有语言刺激的寂静世界里,获取的信息很少,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制约,思维与认知能力也受到影响。首先,不少聋生有孤僻、自卑、固执、自私、疑心重等毛病,这些问题可以随着缺陷的补偿和语言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其次,聋生听不见,就容易主观、片面、多疑,他们接受外来信息较少,社会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差,易跟随别人的意志而转移。这些都将影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值得庆幸的是,聋生在生理上除听觉障碍外,发育都是正常的,他们积极、上进,求知欲强,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爱模仿,少保守。针对聋生个性特点,对他们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就显得重要。教师应及时反复地进行教育,让他们的缺陷得到补偿,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语言上得到发展,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二、养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的,能力要在习惯中才能养成。”这就是说只有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有了能力。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形成品德、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中占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行为习惯好的人,一辈子受用;行为习惯坏的人,一辈子吃亏,害人害己。习惯好的人,逐步可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习惯好是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的基础。这对于双耳失聪的聋生来说也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聋童语言发展受影响,听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成年后最终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贡献者,而他们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所养成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将来。要让聋生成为残而不废的新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三、培养聋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好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叶圣陶曾经说过:“习惯是从实践中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了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1.传授正确的行为规范知识
  聋童因受生理的影响,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采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行为演示、实地观察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将书本上的道德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聋童的视觉优势,有助于他们深入领会道德知识的含义,富于动感,又有趣味性,让他们在具体情景中掌握知识、形成概念。例如,为了教育学生明白“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的道理,我通过自己所做的事,让学生分出什么行为是友爱的表现,什么行为是不友爱的表现,再通过讨哪些同学做得好,哪些同学做得不好,从而弄清“友爱”的概念,使学生明白了哪一种行为是讨人喜欢、正确的,哪一种行为是令人讨厌、错误的,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2. 重视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聋生掌握了正确的行为规范知识后,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使学到的知识逐渐稳定,并能自觉地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信念。
  老师批评做错事的学生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只知道这种行为好或不好,而说不出错的理由,殊不知这都是因聋生生活经验贫乏,对所发生的事情只能进行表面的评价。因而,我做个“多心人”,平时特别留心学生的行为,把有代表性的事情编成小故事带进课堂,让学生结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明辨是非。例如,我班毛毛同学总爱故意捣乱。我批评他时,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错误,因为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正常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极容易的道理,但这对聋生却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找来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把例子带进课堂,让学生结合有关行为规范,讨论这种行为好不好,揭示了该行为的后果,引导学生碰到这种情况时该怎样做,从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及评价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而坚定的信念。
  3. 重视实践体验,激发正确的情感。
  学生的正确的情感呢?我主要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激发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的。平时抓住一切机会及时对学生良好行为表示鼓励,对不良行为及时制止、批评,让他们为自己良好的行为而喜悦,为自己做错事而羞愧。例如有一天早晨吃饭,我班小时同学拿两个馒头,是想分给小袁同学一个的,结果小郭同学误会了小时同学,以为他自己吃的,两人就打了起来了。首先我表扬了两位想做好事的同学,你们的想法都是好的,但是做法不对,通过我的鼓励、教育、批评,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道以后该怎样做了。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有了正确的行为规范认识之后,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要使聋童良好的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就要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必须做到“爱心、细心、恒心”。
  1.爱心:对待每位学生都一样,不要有歧视的色彩在里面。
  2. 细心:教育要深入细致,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训练计划。做到因时而练、因人而练、因事而练。因时而练:即抓住有利时机,在学生可以接受或易于接受的时候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因人而练:即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不同的训练方案;因事而练:即就事论事,学会仔细观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有效的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3. 恒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行为规范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
  行为习惯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加强平时的训练非常重要,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就来第三遍,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如:毛毛同学刚来我班时,上课纪律差,于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他,指导他,使他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五、强化养成教育
  在聋校的德育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当我们自认为已采取了非常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且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后,聋生的德育状况仍得不到根本的好转,为此,应分析聋生错误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聋生的思想意识。学校教育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聋生无法避免。我们只能通过成功的教育活动,引导聋生择善而从,通过健康人格的塑造,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聋生的不良言行往往是始于偶然,只是他们的不良言行开始未能及时得到纠正,这样,经过反复多次后,使聋生的个人欲望和行动之间建立起稳固的精神联系,其错误言行就极难改正,这是聋生形成不良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关键所在。
  我校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了《学生月常规检查评比细则》,由值日师生检查监督,一日一公布,一月一评比,争夺“流动红旗”,每学期一总评,评选出“文明班级”。《细则》对聋生在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发现某些小同学乱丢瓜皮纸屑、高年级的同学就能和他一起当即检起扔到垃圾箱内。同时做好检查记录,与班主任通报,适时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以防错误重犯。通过习惯养成教育,塑造聋生的健康人格,收到了显著效果。由此可见,强化养成教育,关键是对聋生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聋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只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工作,怀着“一切为了聋生,为了聋生的一切”的态度,奉献出自己特殊的爱,就一定能培养聋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塑造出聋生健全高尚的人格。
  (孙 静 江苏省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 222300)

标签:奠定 养成 良好习惯 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