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阳光高考 > 正文

[孩子的灵性需要用“心”来呵护] 用心呵护孩子的句子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他们拥有宽敞明亮的课堂,拥有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幻灯、录像、电脑等等。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又有多少堂语文课是孩子们爱上的呢?教师们花了几天几夜甚至更多的时间赶制的多媒体软件也只能在公开课上引起学生的一点兴奋。有人说,当代的城市孩子在退化,孩子们生活在防盗门里的“虚拟空间”,如同在动物园里长大的野生动物一样。这也许说得夸张了一些,但是,天性的“退化”却是事实。其实,又何止是城市孩子呢?当我们在大谈特谈创新教育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有情感的,有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一群可爱、聪明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人类最为宝贵的东西――灵性,这是创新的源泉,是智慧的火花。它必须用教师的爱心、耐心、童心去呵护。
  一、 用爱心为学生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向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当我们在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当我们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公开课上对答如流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爱看、爱问、爱想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教学中寻求不应该失落而又遗憾地失落了的“灵性”,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语言,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去感悟和呵护孩子们身上的灵性。在这里,我并没有否定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没有否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不过,如果孩子的灵性被遗忘,或者被人为地扼制,那么,这并不是一两个课件或者几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寻找回来的,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小心地呵护它。当自己要发火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想,自己小时候是否也会这样呢?还记得语文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吗?手工课上,教师批评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太差,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吗?”但小爱因斯坦以童真之心把它当成了真话,说“有的”,一面连忙从抽屉里拿出了他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老师被他的认真感动了,不仅不再批评他,而且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对他百般地爱护。我想,爱因斯坦的那种纯朴率真的灵性,与他后来成为大科学家,不见得没有关系吧!而这份灵性,或许就是那位教师爱心的作用吧。
  二、 用耐心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理论的建设以至具体到教材体例、篇目的重建与设定,唯独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本身。他们是什么?他们怎么样?他们为什么是这样或者那样?当我们研讨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思维时,唯独没有问一问我们的孩子们真正的所思所想、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的内心世界对我们来说依然是一片神秘而陌生的森林。鲁迅先生说,对孩子的教育和爱,“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所以一切设施,都应以孩子为本位。”
  1. 要理解孩子,了解孩子,首先要耐心地倾听。倾听的目的是让他们倾诉。因此倾听必须是面对面,心贴心的行为,而绝不能是自上而下的关照。孩子是天性单纯的,但并不是头脑简单的。许多孩子的内心是丰富而细致、脆弱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被体察、被理解、被呵护。
  2. 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就要与孩子耐心地交谈。通过交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的新动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向好的目标奋进,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言行,帮助学生纠正。曾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在语文课上津津有味地看妈妈新买的《格林童话》,可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并被要求家长到学校谈话,这个小孩子忐忑不安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奶奶,奶奶听了之后,马上赶到学校。可是天黑了,奶奶才气喘吁吁地从门外回来,她的怀中揣着那本带体温的《格林童话》,面对着惴惴不安的小孙子,奶奶和蔼可亲告诉他,老师没有批评她,同学表扬了他,只是希望他利用课余的时间看书。奶奶耐心地和他交流许多大作家小时候的故事,耐心的指导小孙子读书的方法,孩子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几十年以后,这个小孩子成了著名的作家,当他遇到当年的那位老师时,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而那位老师却羞愧万分。原来,当年这位老师把老奶奶训斥得很厉害,还把那本书给没收了。而那位老人为了呵护孩子读书的热情,赶到书店买了一本一模一样的带回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位老奶奶的精心呵护,耐心指导,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位著名的作家。
  三、 用童心为学生建立轻松的活动空间。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了,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知识世界。薄薄的一本语文书,似乎已经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教师繁琐地分析,填鸭式地灌输,只会使那一双双眼睛推动求知的灵光,因为教师讲的许多内容,提的问题,他们早就从许多资料书上查阅到了。于是,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种怪异的现象,教师讲得满腔激情,学生听得有气无力,作业做得完美无缺,因为作业答案只需从手中的法宝――各类同步辅导练习上照抄而已。其实,当教师在责怪孩子的同时,能不能也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自己在扼杀着孩子们创造的灵陛?
  热爱儿童,保护儿童固然重要,但尊重儿童,关爱儿童的灵性题更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异想天开、勇于质疑、活泼好动、敢想敢说……以及许多美丽的“错误”,往往是基于人性的灵性体现。有人说,孩提时期是人生中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因为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不顾清规戒律的制约,也少有世俗情理的束缚。正是这种可贵的天赋灵陛,给他们以无限的创造力。
  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童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灵性,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创新的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尹源慧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 224001)
  

标签:灵性 需要用 呵护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