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祝寿词 > 正文

[浅谈音乐教学的情感效应] 浅谈音乐与情感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一、教师情感的充分投入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先决条件
  
  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激发、调动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很有情感、甚至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这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我们常说“以情动情”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教师要有对学生强烈的爱心和对音乐教学工作的责任心。这必须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对工作的强烈感情,它是基于对献身教育、对教书育人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所产生的一种自觉、真挚的职业感情。这是教学在课堂上实现情感效应的基础。
  第二,音乐教师应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这是音乐教师重要的业务素质和心理品质之一。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深刻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既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见解和阅历,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首先引起自己感情上的共鸣,然后再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
  第三,教师要善于运用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用真实、诚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要做到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感染力为学生示范(演唱、演奏、指挥、表演、创作等),以丰富的情感和语言,描述、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内涵和情感发展,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情感艺术的真谛。要善于组织学生投入、参与音乐实践,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中体验、感受音乐的情感和魅力。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的情感时,要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在语调、语速上做到恰到好处,力求准确、生动、清晰、抑扬顿挫,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教师要努力通过自身情感的充分投入,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之中。用音乐艺术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情感效应的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音乐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感。由于中、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缺乏活动经验,因此他们的情感体验较浅显,因而,在小学低年级必须适应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生动活泼的演唱、演奏和聆听一些愉快活泼、悠扬柔美的歌曲(乐曲>。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知识逐渐拓宽、情感不断丰富,可以逐步扩展到不同情感、富于变化、较为复杂音乐作品。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不同情感与相应的音乐语言表现方式。例如,知道明朗雄壮的音乐多用大调式表现,柔和忧郁的音乐则多用小调式表现。当音乐表现奋发急促时,节奏紧张而句法短促,表现委婉柔和时,节奏和缓而句法悠长。上行音调多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而下行的音调则常与悲哀、痛苦相联系等,这些都是音乐表现方式的一般规律。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各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知音乐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对于音乐表现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必须依赖于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的关键是组织引导学生去亲身感受和积极参与,在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中,用生动的音响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情感效应的根本保证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优选、设计最能激发、调动情感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最佳的情感效应。下面介绍几种具体方法:
  
  “赏乐――人情”法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首要任务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感知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中各种听赏的环节。通过音乐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使其人情,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音乐欣赏应注意采用最佳的音响(作品内容、演唱演奏水准、音响质量)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获得音乐美感的启迪和享受。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要重于解说,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留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诱导,将学生领入音乐情境之中。
  
  “参与――动情”法
  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喜好参与的特点,音乐教学要尽量采用综合性、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如:低年级学生感受歌(乐)曲乐句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每一个乐旬的进行(画弧线或举手示意),可以用“声势”表现音的时值和音乐的节奏、节拍。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可让学生发表个人对音乐表现特点的见解,并将不同的处理方案通过实践进行比较,大家唱一唱、听一听,通过比较确定取舍,在积极主动参与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理解,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特长的角色,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以适当方式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和成功欲。通过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设境――激情”法
  “设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设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讲故事、观看和绘画、音像资料、即兴表演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画面调动起来,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置身于情境之中的地步。恰当的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造――达情”法
  “创造”是指在学生巩同、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高一个层次发展,使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具有广义性质,并不是指专业性的创作,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课上的创造可包占多方面的内容,如:用表情和动作表现音乐,用乐器富春情感地演奏乐(歌)曲,简单的节奏或旋律创作练习,为歌(乐)曲编配简单的伴奏,用简单的图画、诗歌,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等。创造(作)练习,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丰富的内蕴,力求每一次表演(创造)都有新的感受。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把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诸要素表现出来,通过音乐创造活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抒发内心的情感。

标签:浅谈 效应 情感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