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教师版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正确决议;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2、教学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原因:(1)__________的长期掠夺(2)__________的肆意搜刮(3)__________的破坏

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②合理调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③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④稳定物价,统一财经;⑤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

2、结果:经过年时间,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

1、背景:

2、目的: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基本任务:⑴

4、成就:①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② 年,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面貌,为 奠定初步基础。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

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内容:①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规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意义:分析正确、成功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探索——三面红旗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八字方针(1960年)

(1)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1

2、调整:(1)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四、从建国后50年代到70年代的探索中你得出哪些教训?

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

3、正确分析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民主与法制(文革的经验教训)

【基础练习】

1、上海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

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

事了。”这反映了当时: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

劳动者 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④对资本家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C)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B)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

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D)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

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

4.“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

的时代背景是 ( C )

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5、“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C)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6、材料题:阅读下列图片思考一五计划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1949-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为一五计划创造了条件。

(2)图一、图二反映当时一五计划哪方面内容?产生什么影响? 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3)图三、图四反映一五计划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内容: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

2

篇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2、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3、 总结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教训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重点难点】

1、 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难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方法】

1、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导学案。

2、 讨论法:通过教师提供史料或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学时安排】 1课时

一、【自学归纳,落实基础】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________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________年,我国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__。 (2)特点:优先发展__________;

(3)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建成投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4)意义: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__________,走集体化的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2)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和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①时间 1958年

②内容 A、主要矛盾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意义

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八字方针(1961年)

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义

A、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B、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 a.时间:1958年

b.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①“大跃进” A、 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B、影响:

a、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大炼钢铁) b、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A、内容

a、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b、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B、影响

a、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后果:

A、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B、1959~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 原因:“文革”动乱扩展到___________; 2.表现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3.调整

(1)1971年,________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年,________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文革”中经济建设还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并不是“文革”的成就,而是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的经济努力的结果。

二、【互动探究,释疑解惑】

1、“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三、【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B、先进行工业化建设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工业化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D、“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发展 2.下列事实违背中共八大精神的有( )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八字方针④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是( ) A、加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健全党内外民主制度 D、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四、【课堂小结】

五、【学习反思】

收获:

不足:

六、【知识拓展】

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的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搞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变革生产关系必须

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分析国

内的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⑤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

篇三: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填一填★知识体系梳理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国民经济的恢复:①________________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1953年,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②________________,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方针:中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出了优先发展③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实施:④________________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生产力)

4.成就:

?到⑤________________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⑥________________。

?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⑦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⑧________________由此全面展开。

★要点点拨 重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主导产业,能够为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与苏联有所不同,中国注意到了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与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①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

?农业:

A.初级农业合作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②___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B.高级农业合作社:③________________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了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手工业: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④________________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变为⑤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A.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⑥________________、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⑦________________轨道。

B.1953年底,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⑧________________。

C.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⑨________________公私合营。

3.结果: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⑩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要点点拨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以“改造”的方式进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引起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完成了社会形态的变革。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符合国情,正确的)

?内容:

A.社会背景:社会主义的①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B.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②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③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④________________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主要任务:集中精力来解决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⑤________________。

?影响: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⑥________________蓬勃开展起来。

2.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错误的,左倾错误)

内容: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1958—1960大跃进时期

(1)变现:A工业上:轻率地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⑦”

B农业上:“一大二公”为特点的⑧

(2)标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⑨ ”为主要标志。

(3)影响:A.国民经济和⑩遭到严重破坏。

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造成了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自然灾害)

4、1960—1962: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好转)

5、1966—1976:文革

危害:A.严重干扰和破坏了?。

B.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C.“文革”十年中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读一读★:

1、“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有何特点?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中国要建立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特点: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集中发展重工业是生产力的内容,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

系。

?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注意协调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计划具有指导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之间互相关联,不可分离。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二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被比喻为“一体两翼”。

练一练★综合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八字方针的实行D.文革结束

3.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4.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A.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C.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 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与统一

5.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

6.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私营工商业的前途命运问题

C.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 D.控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的问题

第18课导学案答案

【自我校对】①1952;②经济基础;③重工业;④1953;⑤1957;⑥工业体系;⑦工业布局;⑧工业化;

【自我校对】①工业化;②土地入股;③1955;④供销;⑤一次性合作化;⑥利用;⑦国家资本主义;⑧公私合营;⑨全行业;⑩计划经济;

【自我校对】①社会制度;②工业国;③农业国;④经济文化;⑤工业国;⑥经济建设;⑦大跃进;⑧人民公社化;⑨共产风;⑩生态环境;?国民经济建设;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此题并没有任何难度,属于建国后农村经济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19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才有了好转。

3.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提出是在家953年,所以第二项错误。“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是的958年大跃进总路线的内容,所以答案选择A项。

4.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只是反映了材料中的三大改造的内容,没有反映“一五”计划中的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所以排除B项。C项为三大改造的一个方面,所以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材料只涉及到经济建设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到政治建设与统一问题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信息“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406项”可知科技领域出现了虚报、浮夸的现象,再结合时间1958年的信息,可知这一现象是大跃进运动的产物,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公私合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第18课导学案答案

标签:经济建设 曲折 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美国经济的发展导学案